benym的知识笔记 benym的知识笔记
🦮首页
  • Java

    • Java-基础
    • Java-集合
    • Java-多线程与并发
    • Java-JVM
    • Java-IO
  • Python

    • Python-基础
    • Python-机器学习
  • Kafka
  • Redis
  • MySQL
  • 分布式事务
  • Spring

    • SpringIOC
    • SpringAOP
🦌设计模式
  • 剑指Offer
  • LeetCode
  • 排序算法
🐧实践
  • Rpamis

    • Utils
    • Exception
    • Security
  • 归档
  • 标签
  • 目录
🦉里程碑
🐷关于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
benym

惟其艰难,才更显勇毅🍂惟其笃行,才弥足珍贵
🦮首页
  • Java

    • Java-基础
    • Java-集合
    • Java-多线程与并发
    • Java-JVM
    • Java-IO
  • Python

    • Python-基础
    • Python-机器学习
  • Kafka
  • Redis
  • MySQL
  • 分布式事务
  • Spring

    • SpringIOC
    • SpringAOP
🦌设计模式
  • 剑指Offer
  • LeetCode
  • 排序算法
🐧实践
  • Rpamis

    • Utils
    • Exception
    • Security
  • 归档
  • 标签
  • 目录
🦉里程碑
🐷关于
GitHub (opens new window)
  • Kafka

    • 概览
  • Redis

    • Redis实现共享Session
    • 自定义RedisTemplate
    • Redis哨兵
    • Redis持久化RDB
    • Redis持久化AOF
    • Redis分片集群
  • MySQL

    • MySQL索引原理及应用场景
  • 分布式事务

    • 事务的特性、CAP定理、BASE理论
    • 分布式事务XA、AT、TCC、SAGA
      • 分布式事务AT模式的脏写问题
      • 分布式事务TCC模式的空回滚和业务悬挂问题
    • 分布式与中间件
    • 分布式事务
    benym
    2022-02-20
    目录

    分布式事务XA、AT、TCC、SAGA

    # 分布式事务

    # 问题背景

    假设系统中有3个服务,分别是订单服务、账户服务、库存服务,用户在下一个订单之后会扣除用户的余额,同时扣减库存容量。在这样的场景下扣款和扣库存需要强一致性保证。就可能会使用到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。

    # 分布式事务模型

    解决分布式事务,各个子系统之间必须能感知到彼此的事务状态,才能保证状态一致,因此需要一个事务协调者来协调每一个事务的参与者(子系统事务)。这里的子系统事务,称为分支事务;有关联的各个分支事务在一起称为全局事务

    分布式事务模型

    名词解析:

    • 全局事务:整个分布式事务
    • 分支事务:分布式事务中包含的每个子系统的事务
    • 最终一致性:各分支事务分别执行并提交,如果有不一致的情况,想办法补偿恢复,达到数据的最终一致性
    • 强一致性:各事务执行完业务不要提交,等待彼此结束,之后统一提交或回滚

    # Seata分布式事务架构

    Seata事务管理中有三个重要的角色:

    • TC(Transaction Coordinator)-事务协调者:维护全局和分支事务的状态,协调全局事务提交或回滚。
    • TM(Transaction Manager)-事务管理器:定义全局事务的范围、开始全局事务、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。
    • RM(Resource Manager)-资源管理器:管理分支事务处理的资源,与TC交谈以注册分支事务和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,并驱动分支事务提交或回滚。
    seata架构

    TM会首先注册全局事务,之后业务调用各个微服务,由各自的RM向TC发起分支事务的注册,之后执行各个分支事务的sql,执行完毕之后RM会向TC报告分支事务的状态,所有分支事务执行完毕之后,TM向TC发起提交或回滚全局事务,此时TC会检查分支事务的状态来决定是提交还是回滚发送给RM。 以上只是Seata分布式事务的基本模型。 Seata提供了4中不同的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:

    • XA模式:强一致性分阶段事务模式,牺牲了一定的可用性,无业务侵入
    • TCC模式:最终一致的分阶段事务模式,有业务侵入
    • AT模式:最终一致的分阶段事务模式,无业务侵入,也是Seata的默认模式
    • SAGA模式:长事务模式,有业务侵入

    # XA模式原理

    XA规范是X/Open组织定义的分布式事务处理(DTP,Distributed Transaction Processing)标准,XA规范描述了全局的TM与局部的RM之间的接口,几乎所有主流的数据库都对XA规范提供了支持。 标准的XA模式为两阶段提交:

    • 第一阶段由事务协调者向RM(XA模式下一般由数据库实现)发起事务准备请求,RM执行完毕之后,并不直接提交事务,而是将执行的结果告知事务协调者。
    • 第二阶段由事务协调者判断RM的返回结果,如果分支事务都成功了,向RM发起提交请求,RM执行事务提交并返回已提交请求 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
    XA成功

    但是,如果在事务执行过程中有一个失败了,事务协调者则会回滚所有已执行事务

    XA失败

    Seata在实现XA模式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,但大体上相似: RM一阶段工作:

    1. 注册分支事务到TC
    2. 执行分支业务SQL但不提交
    3. 报告执行状态到TC

    TC二阶段工作:

    • TC检测各分支事务执行状态
    1. 如果都成功,通知所有RM提交事务
    2. 如果有失败,通知所有RM回滚事务

    RM二阶段工作:

    • 接受TC指令,提交或回滚事务
    XAseata
    # XA模式总结

    优点:

    • 事务强一致性,满足ACID原则
    • 常用数据库都支持,实现简单,没有代码侵入 缺点:
    • 因为一阶段需要锁定数据库资源,等待二阶段结束才释放,所以性能较差
    • 依赖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事务

    # AT模式原理

    AT模式同样是分阶段提交的事务模型,不过缺弥补了XA模型中资源锁定周期过长的缺陷。

    AT

    AT模式在执行完sql之后会直接提交事务,而不是进行等待,在执行的同时RM拦截本次执行,记录更新前后的快照到数据库的undo_log中。与XA的不同之处在于 阶段一RM的工作:

    • 注册分支事务
    • 记录undo-log(数据快照)
    • 执行业务sql并提交
    • 报告事务状态

    阶段二提交时RM的工作:

    • 删除undo-log即可

    阶段二回滚时RM的工作:

    • 根据undo-log回复数据到更新前

    具体案例:例如,一个分支业务的SQL是这样的:update tb_account set money = money - 10 where id = 1

    ATexample

    如果这条sql执行成功,那么money字段自然是90,如果执行失败,则根据数据快照恢复数据。

    # AT模式总结

    与XA模式最大的区别是:

    • XA模式一阶段不提交事务,锁定资源;AT模式一阶段直接提交,不锁定资源。
    • XA模式依赖数据库机制实现回滚;AT模式利用数据快照实现数据回滚。
    • XA模式强一致;AT模式最终一致

    优点:

    • 一阶段完成直接提交事务,释放数据库资源,性能比较好
    • 利用全局锁实现读写隔离
    • 没有代码侵入,框架自动完成回滚和提交

    缺点:

    • 两阶段之间属于软状态,属于最终一致
    • 框架的快照功能会影响性能,但比XA模式要好很多

    # TCC模式原理

    TCC模式与AT模式非常相似,每阶段都是独立事务,不同的是TCC通过人工编码来实现数据恢复。需要实现三个方法:

    • Try:资源的检测和预留;
    • Confirm:完成资源操作业务;要求Try成功Confirm一定要能成功。
    • Cancel:预留资源释放,可以理解为Try的反向操作。 举例,一个扣减用户余额的业务。假设账户A原来余额是100,需要余额扣减30元。
    • 阶段一(Try): 检查余额是否充足,如果充足则冻结金额增加30元,可用余额扣除30
    TCC1
    • 阶段二:假如要提交(Confirm),则冻结金额扣减30
    TCC2
    • 阶段三:如果要回滚(Cancel),则冻结金额扣减30,可用余额增加30
    TCC3

    TCC工作模型图:

    TCCALL
    # TCC模式总结

    TCC模式的每个阶段是做什么的?

    • Try:资源检查和预留
    • Confirm:业务执行和提交
    • Cancel:预留资源的释放

    TCC的优点是什么?

    • 一阶段完成直接提交事务,释放数据库资源,性能好
    • 相比AT模型,无需生成快照,无需使用全局锁,性能最强
    • 不依赖数据库事务,而是依赖补偿操作,可以用于非事务型数据库

    TCC的缺点是什么?

    • 有代码侵入,需要人为编写try、Confirm和Cancel接口
    • 软状态,事务是最终一致
    • 需要考虑Confirm和Cancel的失败情况,做好幂等处理

    # SAGA模式

    Saga模式是SEATA提供的长事务解决方案。也分为两个阶段:

    • 一阶段:直接提交本地事务(TCC是预留)
    • 二阶段:成功则什么都不做;失败则通过编写补偿业务来回滚

    Saga模式优点:

    • 事务参与者可以基于事件驱动实现异步调用,吞吐高
    • 一阶段直接提交事务,无锁,性能好
    • 不用编写TCC中的三个阶段,实现简单

    缺点:

    • 软状态持续时间不确定,时效性差
    • 没有锁,没有事务隔离,会有脏写 如图所示,SAGA模式下,事务一旦有一个出现问题,则反向按照事务调用顺序进行补偿,从而保证一致性
    SAGA

    # 四种模式对比

    - XA AT TCC SAGA
    一致性 强一致 弱一致 弱一致 最终一致
    隔离性 完全隔离 基于全局锁隔离 基于资源预留隔离 无隔离
    代码侵入 无 无 有,需要编写3个接口 有,需要编写状态机和补偿业务
    性能 差 好 非常好 非常好
    场景 对一致性、隔离性有高要求的业务 基于关系型数据库的大多数分布式事务场景都可以 对性能要求较高的事务;有非关系型数据库要参与的事务 业务流程长、业务流程多;参与者包含其它公司或遗留系统服务,无法提供TCC模式要求的三个接口
    编辑 (opens new window)
    #Java#事务#分布式事务#Seata#XA#TCC#AT#SAGA
    上次更新: 2023/04/06, 22:48:42
    事务的特性、CAP定理、BASE理论
    分布式事务AT模式的脏写问题

    ← 事务的特性、CAP定理、BASE理论 分布式事务AT模式的脏写问题→

    最近更新
    01
    SpringCache基本配置类
    05-16
    02
    DSTransactional与Transactional事务混用死锁场景分析
    03-04
    03
    Rpamis-security-原理解析
    12-13
    更多文章>
    Theme by Vdoing | Copyright © 2018-2024 benym | MIT License
     |   |   | 
    渝ICP备18012574号 | 渝公网安备50010902502537号
    • 跟随系统
    • 浅色模式
    • 深色模式
    • 阅读模式